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哪個比較恐怖?鏡中一個異樣的人,還是沒有人?
就是這個神經,我常常避開鏡,以至家中並不會有鏡,穿衣,梳理都不照鏡,連廁所都要等
浴室充溢後才知用,瑩幕都總是亮著的。而鏡總在街外周圍出現,一個勾著你的表面,要將你最著意建立的形象分割開來,突然醒覺自已的衣不稱身髮型面容的不對稱不鮮艷不血色不歡樂不容於世殘缺的精神在眾人前揭露出來,帶著嘲笑聲的身體逃到無人的一角,那有一面鏡,裡面帶著嘲笑的人向我微笑著,我轉過身來後,那有另一面鏡,那個微笑的人的背影繼續向我微笑,由後腦扭出來的一彎笑口,我摸著後腦,鏡中的笑口把手指吞進去,慢慢地向內吞噬,屈曲的手掌手肘膊頭,到頸與面旋渦的把身體扭進體內,眼鏡轉到體內的一刻光斷絕了,黑暗中有紫紅藍光飛閃地投映著,每點光是被鏡象所扭曲的我的面目,千萬個我的形象通通貼到面上。
醒來後我照照浴室中的鏡子,裡面是一個空洞的浴室。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財奴的誕生

你希望十年後你會點?
一個總是令人煩惱的問題, 背後卻有十萬個預期答案.
希望出到本詩集, 搞到個攝影展 (下, 咁無大志? 做人大膽D
咁我希望有個好老婆, 同埋有個安樂窩 (你有冇諗過你可以得到更多?
咁...我希望有車有幾層樓, 有份好工 (咁其實你都係要錢姐, 誠實D
哦...咁我要一億!!! (今日起我地要一齊努力!!!

夢想>幸福人生>理想>錢
社會的邏輯, 就這樣把你的追求倒置.
價值觀各有不同本應沒有一個對錯, 但在荒謬的社會遊戲卻荒謬的對.
要就退隱山林, 要就玩這社會遊戲 (可惜, 山林居也要面臨迫遷
在數字遊戲後, 開始追求身份與地位.
這叫俗世.

我不是要扮清高, 扮出來的清高總是自虐.
但我想在遊戲背後, 你總要了解自己,
對待自己時總要有一點自愛與自尊.
要玩資本遊戲的同時又不失去自己, 總要有一點精神分裂.
一念財主, 一念財奴, 為金錢工作同時又能控制金錢.
說到尾還是老說話: 成敗的關鍵在於操控.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一年了

不經不覺year2
到底有何種轉變?
回到year1這個時間,我是
純真的,無機心的,有風度的,抱有哲學熱誠的
現在?全消退


我現在像個一般大學生,成為莊類生物
哲學氣質己離我而去,我社會化了


我在試,我在變
試那以前從不會,以後都不會遇到的事情
變成那我以往所想像不了的角色
發展下去,未來是未知
但正是未知,我擁有強大可能性
不再執迷固守於一定特質上,規範上

從而
從變的可能性,我找到一點我喜歡的特性
我終於
有一點自我

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又一個望穿黎明的夜宵。

左胸的痛一再令我睡不著,
這奇怪的感覺,繃緊的壓力以及每一下隨呼吸的痛苦,時刻提著我兩件事:
我晚年會過得很慘,並且我不會有很長的命程。

既然現在每一刻都在痛苦而我以後亦不會好過,那我為何生存呢?
正如卡謬所言:我為何不自殺?

可能是因為快樂
我正在享受現時在大學的浪漫感覺,享受上philo堂時吸收或從自己反省出的知識,
享受走在回hall路上 藍天白雲下和風在夕陽及瑩月輝映中撫過青草的情景,
享受與朋友一起共渡的每一刻時光,每一個情感的流露,
但這不是永恆的。

可能是因為幸福
有知己能相伴一生,
有伴侶能甘苦與共生死相隨,
但這也不是永恆的。

在我不認為有東西是永恆下,唯一可行的就是令自己安心。
但如何安心呢?尤其我是一個心結特多的人
別人好像不太喜歡我,怎麼辨?我又說不出話題了,怎麼辨?
還有一堆書未看,怎麼辨?成績不好了,怎麼辨?
想不到怎麼辨了,怎麼辨?

[一字既之曰:放]談何容易?

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搞搞愛

終於考完Logic同Do Phi, 結果是我所不能想像的差, 讓我忘記吧

回想兩天前跟Dr.Lo的第一次會面:
1.學哲學不可以急,要好好學會理解,分析,批判三種能力
呀,當然還有在學術上很重要的,ENGLISH LANGUAGE
2.最好是找到一方面的研究興趣再作深究,甚至現在就想想HON PRO的TOPIC,
但現在真的甚麼都不會,叫我想有甚麼興趣,是道家嗎?
又或搞鬼一點,搞搞愛情哲學。
3.多去搵同學,師兄,教授吹哲學水呀~~

考完試後,跟一位朋友第一次單獨吃飯,聽她講了很多她的事
真的佩服她的真誠,她的努力,及她的信任。

之後,又見到某情侶在作出"The proof of Love"
看來,愛情似乎真能令人不理性,令你對一個朋友毫無認識。
朋友,戀愛都需要理性呀!

看來,Do Phi Paper我可以搞一搞愛情,所以今天去借了一堆書回來。
房間裡頓時充滿了愛(一堆有"愛"字的書)
問題是,雞毛應該準時交paper而溫少D中哲,定多幾日溫中哲而遲交paper?
又進入左兩難了。

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自私。關心

第一個sem完結了
覺得總要寫上一些東西。

今日上最後一堂ethic,修身同知識兩個分別令我感到很深刻。
這一個SEM令我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我不斷SIT堂,
所以被Projection及ideolization成為一個"哲學勁人",
然而,這未怎樣消化的知識及不恰當的名聲,都原來不是我想得到的。

在多與人相處後,我漸漸體會到修身的重要,
所以我建立了這個只需要我一個人作反省的blog。

不過現在一想,還其實是自我中心。
在學術,在哲學的探求中,我一天到晚只想如何修身,
甚至學會了少許人際關係的技巧,只是為了想從別人身上得到甚麼。
我是完全地莫視了他人,我開始發現我多麼的自私。
我只是看自己缺了甚麼,只看著自己的痛苦,
而忘記了別人也有苦處,也有所缺。

我對別人的痛苦,忽視了多久?
我對你們的關心,無視了多久?
我對你的愛,莫視了多久?
對不起。
以後,請容許雞毛再關心下你

(以上,看倌請任意對號入座

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哲學扎記 第一彈

修Doing Philosophy同時,雞毛要打扎記交功課,
有幾篇雖然並非很好很正確,但雞毛自己覺得寫得有意思的。
故重設於下:


恐懼死亡 時間:2007-10-08 04:40 AM

先分享我的一段經歷(我戲稱為死亡首部曲)
中二三時候是我人生的底點:
因天生內向的性格,我被同學欺負得很厲害,
學校的不快令我無心向學,換來的是家人及老師的責罵。
那時,我感到自己很低賤,人生再無甚麼意義,
沒有愛我也沒我愛的人(包括自己),世界再沒有甚麼值得留戀,
活著無論在學校,家裡或任何地方都只有痛苦,
自殺對我來說是很堅決要做的事。

但每當我走近柵杆,意志做好死的準備,
往下看時,我身體就是控制不了的蹲下。
當時我哭了,
我為了這個一心要死但連去死的勇氣都沒有的自己感到悲哀。

我在這裡不是想探究心物一元或二元的關係,
而是想發掘一下自己這一個對死的恐懼。

問題1。恐懼是獨立於心靈而出現嗎?
如坐過山車,或走過一條索橋一樣,
明明清楚很安全,也不會有甚麼痛苦出現(自殺也一樣,只要計算好頭著地),
但你還是全不由自主的恐懼,那尤其是對死亡而出現的。
這一不由自主的出現,似乎是不受心靈所主宰,而反過來是恐懼影響心靈。
再者,痛或會死的經驗都會對身體產生生理反射,
我認為這會直接對意志有強制性的影響,如強迫身體不能自殺。

問題2。恐懼(尤其對死亡)是先天而有的嗎?
一方面,如兒童不會知道插手指入電制或喝水銀會死的,
人要先知道做一事危險才會出現恐懼感。
但又有一些事似乎是必然出現恐懼的,如對於未知,突發事物,或是對可怕的景象。
我認為人是全對未知的事物有先天的恐懼的,
但對著死亡,兒童要先了解死亡是甚麼,才會恐懼的。
如某電影中,一群孩子在屍堆中玩耍,不了解死亡是甚麼一回事,就不會對之恐懼。


死亡魔法:哪一個是我? 時間:2007-10-30 03:04 AM

電影《The Prestige》中,Angier借Tesla的複制機器以表演時空轉移的魔術,
方法是複制一個Angier在另一個地方,而在原來地方的那個Angier就要被殺死,
這裡雖然有”自己殺死自己”的道德問題,但我想探討的不是這個。

1)首先,片中的複制機器所複制出的是誰?是同一人還是不同一人?

客觀地看那被複制的人,他是在一瞬間由一個身體中完全複制出來,
無論身體,記憶,個性,心理因素,自我認同,所有表象於經驗中的行為都跟被複制者一樣,
如果Angier的是由這堆元素而組成的,那可以說,兩個都是Angier!
所以片中Angier問所有被複制出的帽子哪個才是他的,Tesla回簽「所有都是」。
但如果人不是由這堆元素組成,而是由靈魂的在處所決定,那有下一個問題:


2)原來的靈魂在哪裡?複制者?被複制者?還是兩者有同一個靈魂?

我對靈魂的看法是:靈魂是超自然,形而上的:獨立於物質界(即肉體腦袋)而能存在,亦是人存在的主體。
雖然靈魂可獨立存在,但只有靈魂方能控制人體作思考決定之活動,
而由我認為Angier是一個真正的”人”,我已假定他是有靈魂而非行屍走肉,
(雖然唯物論在這裡可能有爭議,但要注意有靈魂在這裡是一個假定)
而當我肯定兩個人都是Angier時,我即肯定兩個人都有其靈魂!
而Angier分出兩人後,他們所面對的環境不同,思考與決定活動不同,所以應該是有兩個不同靈魂存在。
(但複制時會製生靈魂?似乎唯物論說比較說得通:純複製一物質身體就可有同人行為心理的人存在,不過我想先跳過這一疑點)
原來的靈魂在哪裡?這個問題我想以另一面向探究,
從主觀上看,假設我是那個靈魂,我是Angier,故引生出以下問題:


3)”我”到底在哪裡?哪一個是我?

從主觀上看”我”不可能分成兩個:我只可能有一個視點,是一個思考主體,唯一的存在
可是我被複制的一刹那,”我”到底會在哪裡?在原地的還是在另一處?
我似乎只能說:我不知道,可能在原地,也可能在別處。
從其他人來看,兩個人思考行為完全一樣,兩個都是Angier;而從我來看,我事後方可能知道,
但可以肯定:我只可能是其中一個。

故事中Angier的表演要把殺死在原地的自己,他說No one cares about the man in the box, the man who disappears.
兩個人都是真的Angier,就算不斷有一個Angier要死,在另一處的Angier當然都是真的Angier,
永遠在另一處出現的Angier,其所有表象於經驗中的行為心理都跟原來的一樣,所以無疑問他是真的Angier,
而所有人都會認為那個成功表演”幻象”魔術的人就是Angier。

而主觀的我,到底會死或是成功表演?要踏上複制機的一瞬間才知道。


聲無哀樂 時間:2007-11-20 09:22 PM

嵇康之"聲無哀樂論"中指出,聲音本身並無感情因素在其之內
聲音之為音樂是由於人本身具有審美的能力,
故音樂之藝術價值是由主體所生發實踐的,
而令主體之價值得以實踐,正正就是音樂之為音樂的價值。

然而,這裡生出幾個問題:


1為何其中沒有哀樂?
音樂是由聲音所組成,而聲音本身只為一因某物抖動空氣而產生,
很難想像有哀樂能內在於這種抖動之中,
因主觀之感情因素存於客觀世界的空氣中是很荒謬的。

另一方面,聲音不能客觀地存在。
如果我們沒有耳朵,音波就不能經我們的感官進入而成為聲音,而永遠只成一空氣抖動。
同時,因音樂是由聲音組成的,故沒有人,音樂當然不存在,而只是純綷聲音的集合。
由此,哀樂是人的情感,沒有人時,哀樂不存在,故此聲音不可能有哀樂。


2本身沒有哀樂之聲音,何以表現到哀樂?
這首先因人有審美能力,
人沒有審美能力的話,音樂亦不可能存在。
樂與情可是有密切關係,
音樂能透過這一審美能力以感動人,不同的音樂能帶出人哀樂愛憎的情感。

但人為何有審美之能力?這導引下一個問題。


3音樂之審美能力是否先驗地內在於人之內?
明顯地,禽獸不懂得欣賞音樂:音樂審美之能力是人所獨有的
然而,很難判斷人是否生而來就有審美之能力
播Mozart Effect給嬰兒聽會否真的有effect?
如假設一嬰兒先天地沒有情感,則其必定先天地有從經驗接收情感的能力。
如一嬰兒先天地有情感,而我們能觀察到成人之情感比嬰兒豐富,
則這情感之培養必然與感性經驗有關係,
由此可推導:人必先天內在有審美之能力。


4音樂是否完全主觀?為何音樂可以有好壞之分?
嵇康有一和比說:聲能與人之心靈狀態與情感有所和比,和聲這裡是指聲與情而非聲與聲之相和,
但聲音必須是"能和之聲":能與哀樂有和之聲,而這和聲並無特定對象,故曰和聲無象,
在這無象之聲與人之主觀的"有主之哀心"相和比之後而能使人有情感哀樂,
並且,因不同人之哀心是主觀的,與無象之聲和比而能因不同人而生出不同之情感對象。
又因聲分能和與不能和,故音樂就有好壞,甚至有聲音組合不能稱之為音樂。

由此可見,樂與情之關係並無必然性。哀樂情感會被人的主觀條件所左右。
人會因經驗,文化,風俗,教養,心靈狀態而影響其對音樂的感受。
如沒受過古典音樂教育的人,很低機會能聽懂Mahler的交響曲。

另一方面,音樂本身有移風易俗之可能:音樂能為反客為主地改變人,
音樂能透過令人產生哀樂實踐主體價值,而能培養人主體之價值自覺能力。
故聆聽音樂不失為一種修養的方法。